品牌要產生「自帶流量」「聚眾」能力,需要長期經營內容行銷的兩大基礎:透過社群行銷利用議題時事演算法特性集客並提升互動率,以及透過 SEO 專注於相關性,持續產出有價值的關鍵字內容實用內容,並與權威平台建立連結,最終將這些流量轉化為品牌價值

  • 核心概念:
    • 網站流量管道多種 (直接流量 Direct、自然搜尋 Organic Search、付費流量 CPC、推薦流量 Referral - 含社群 Social)。
    • 流量像名聲會隨時間衰退。不買廣告導流的品牌,需要經營內容來自然維持流量。
    • 內容行銷的目的是「聚眾」與「自帶流量」。
    • 兩種核心內容行銷基礎:
      1. 社群行銷: 經營線上社群平台,集結相同需求的粉絲。透過議題、活動引起分享討論,與使用者長期溝通。
        • 重點: 關注議題時事、製造口碑風向。了解平台演算法和網路行為,讓內容快速傳播。
        • 案例: 美輪明宏迷因因結合時節(尾牙)、演算法偏好(圖像/人像)和權威媒體背書而快速傳播。
        • 挑戰: 網紅口碑內容對品牌實際收益或價值累積有限。只為流量可能導致反效果。
        • 成功案例: 全聯、IKEA (兼顧口碑與生意)。
        • 社群行銷重點歸納:
          • 利用議題活動集客,重視粉絲數與觸及率。
          • 結合議題時事,展現品牌符合社會價值的觀點,提升互動率。
          • 發文符合平台演算法與使用者行為 (如連結放留言區),借力使力提升觸及。
          • 互動必須產生價值並達成行銷目標 (不一定限於導購,可包含延續品牌話題);無價值的討論或為流量不擇手段可能招致反效果 (如低俗內容、政治化)。
      2. 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利用平台演算法,讓網站內容在搜尋或推薦中獲得曝光和流量。核心概念是相關性。平台會索引、分類、評級內容,將價值高的優先推薦。
        • 目標: 創造能被搜尋引擎理解和推廣的內容。
        • 搜尋引擎聰明,會調整演算法防範不良內容。
        • SEO 基礎要點:
          • 尋找對業務有價值的關鍵字,找出使用者搜尋時與品牌接觸點,產出相關內容。
          • 頻繁產出實用內容,符合 meta 及結構化資料原則,提供良好使用者體驗。
          • 權威平台建立關係 (如交換連結),增加品牌可信度。
          • 減少 404、重複內容等無效內容,避免被演算法懲罰。
    • 衡量內容行銷成效: 雖非直接購買,仍需工具追蹤。
      • 社群: 平台洞察報告 (FB/IG Insights),觀察觸及率、互動率。第三方口碑監測工具 (OpView, Q Search)。
      • SEO: Google Search Console (檢查頁面索引狀況) 是必備工具。
    • 流量價值: 流量最終應能轉化為品牌價值的一部分。品牌價值是產品定價超越成本的部分,也是行銷人員可創造空間。社群額外價值 (如炫耀名牌包) 也是一種品牌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