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 Google Chrome 停止支援第三方 Cookie 導致的精準廣告成本上升,傳統的「流量思維」已不可行,品牌必須轉向「全域行銷」(公域引導至私域,再回饋公域)或相似的流量池思維,其核心在於流存和運營流量來建立可變現的品牌資產,即使資源有限,也應從品牌內容行銷(網紅合作、社群經營)著手,透過長期經營和在內容上留下**品牌標記(如 Hashtag)**來累積鐵粉、降低廣告依賴,並實現長久生意。

  • 在第三方 Cookie 即將消失的背景下,全域行銷流量變現的新方法。
  • 2024 年數位行銷面臨的挑戰:大環境影響、景氣看衰,以及 Google Chrome 逐步停止支援第三方 Cookie(預計下半年全面中止)。
  • Cookie 消失的影響:過往依賴的精準廣告不再那麼精準,廣告成本上升。透過廣告導流進行轉單的成本也會變高。使用者數位足跡有斷點,影響廣告判斷使用者輪廓和偏好。傳統的「流量思維」(流量來就直接轉單)行不通了。
  • 解決方法:全域行銷概念 (天下雜誌 789 期)。
  • 全域行銷:從公域(官方網站、社群平台)經營,將人潮(流量/新客)引導至私域(顧客分層、社群經營、活動行銷)經營,再將私域取得的內容和數據回饋到公域,最終導向變現銷售。
  • 全域行銷的核心概念與「流量池思維」相似:養出自己的流量池,從中變現。流量來了要經過流存、運營、變現、再挖掘,不是直接轉單。
  • 對於資源較少的品牌,如何養流量池:回到核心的流量池思維。不論企業規模大小、資源多寡,接下來的方法都適用。
  • 最重要的事:流存和運營這些流量。把新客戶或潛在買家拉進私域後,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必須想辦法讓他們留下來。留下來才有變現機會。
  • 這是關於做一次性生意還是做一輩子生意的選擇。粉絲來了能接住並留住,生意就能長久,他們不只回購還會帶新客。
  • 累積資產的重要性:每個顧客都是一個流量、一個資產,是可以幫助品牌變現的資產。資產越多,變現能力越高。
  • 狹義的資產:品牌完全創造和掌握的私領域,如 APP(全家、Uniqlo、新光三越有自己的 APP).
  • 挑戰:不是每個企業都能或需要弄一個自己的 APP 當私領域。
  • 廣義的資產:品牌內容行銷。這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 品牌內容行銷例子:找網紅合作(業配或 UGC)、經營自己的社群媒體(IG、YouTube、TikTok、小紅書)。
  • 現今消費者接觸點破碎,做好社群上的內容佈局非常重要。即使沒有 APP,也可以先做好社群內容佈局,在這些平台上做出流量池的效果。未來資源足夠再建自己的私領域也不怕,因為已經養出了鐵粉。
  • 在社群媒體平台與網紅合作或品牌自製內容時,務必記得標上自己的記號。寫上你的名字的才是你的資產。
  • 具體做法:例如在 IG 上利用 Hashtag。但 Hashtag 需要經營。不能每次發文都用不同的 Hashtag,否則使用者記不住你的品牌。Hashtag 要經過經營才能累積搜尋量和效果。
  • 結論:全域行銷和流量池思維強調流存和運營流量來累積資產和變現。在 Cookie 消失時代,品牌內容行銷是建立流量池、累積資產、降低廣告依賴、實現變現的重要方法。同時必須注重在內容上留下品牌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