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行銷的本質是數據化,透過解讀報表的維度(具體特徵) 與指標(可運算的值),行銷人應專注於放對資料維度、鎖定關鍵 KPI(如 Reach, Awareness),並進行摘要、趨勢、量體分析,以理性評估出最穩健且具性價比的行銷決策。
如何讀懂數位廣告報表,強調數據化思維、報表的構成元素(維度與指標),以及解讀報表的流程。
- 數位行銷的本質是數據化:透過數字的方式,在不同區隔、指標、維度中進行比較和衡量,取代主觀判斷。
- 報表的構成單元:維度 (Dimension) 與指標 (Metric)。
- 維度:項目的具體特徵。通常放在報表的第一欄(直向)。維度裡放的數字通常是不可加總或運算的,只能被計數。維度多半有層級關係(如日期包含在月份下)。常見的廣告報表維度包括時間(日期)、裝置 (device, 如行動裝置、桌機、平板)、廣告架構(如廣告活動、廣告群組、廣告)。維度分得越細,越能仔細看事情並找到問題。維度是我們跟現實世界的連結。
- 指標:用來解釋目標維度的狀態。通常放在報表的列(橫向)。指標裡放的數字通常是「值」,可以累進、加總或進行運算。例如曝光 (Impressions) 和點擊 (Clicks)。指標也可以跟不同指標運算,了解事物趨勢或健康狀況(如點擊/曝光=點閱率CTR)。將同一個指標的不同時間維度依照順序排列,可以組成趨勢線,觀察長期健康狀況。理解指標可以讓我們看到數據的趨勢和關聯性。
- 數據化應用範例:
- Facebook互動率:低於2%可能導致自然觸及率降低,一萬粉絲可能變成負債而非資產。
- 衡量流量價值:將每個使用者的量體或造訪次數導入價值的計算,算出使用者貢獻的收入。透過使用者價值與導流成本 (CPC) 比較,判斷哪個來源/管道對我的貢獻最大,或是否越做越賠錢。這體現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 解讀報表數字的流程:利用數據做決策,這些數據需與生意有關,且是可調整優化的。
- 放對資料維度:報表中應呈現與提案或分析目標相關的維度(如不同的TA),才能針對不同維度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優化。
- 設定關鍵KPI:確定報告的核心目標,並將關鍵指標(如能見度指標 Reach, Awareness)放在報表最前面,其他參考指標放後面。一旦確定核心KPI,就專注於達成它。
- 分析報表(好的分析報表應包含):
- 摘要:用簡短句子讓客戶了解關鍵指標執行進度、達成狀況,以及媒體費用花費進度是否符合預算。
- 趨勢:針對累積數據和走勢,提供具體建議和未來預估,說明應有的調整。
- 量體分析:分析不同維度(如廣告群組、TA)之間的差異狀況。用資料觀點解釋差異原因(如購買量大小、曝光多少、品質好壞),並提供未來TA或其他維度的投資方向。
- 數據的本質:無論指標或維度如何變化,通常都脫離不了「質量成本」的概念。追求的不是量或品質的極致,而是性價比 (CP值)。好的品質其實是「均值」,即對數據或產品有穩定預期。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應在可執行的計畫考量上,進行理性合理的評估,這才是穩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