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內容的大綱是:本文闡述設定 Facebook 廣告受眾的三個基本邏輯:一、預算決定受眾量體 (Pool),建議預算應能覆蓋目標受眾的 40% 以上,並維持 1.5 以上的廣告頻次(可利用 R&F 介面預估);二、透過粉絲團使用者興趣發想興趣受眾,以提升品質分數(利用受眾洞察報告確認人口屬性與粉絲偏好頁面);三、強調資料受眾(如 Pixel、自訂受眾、類似受眾)的品質優於興趣受眾,建議廣告主積極累積並逐步替換,因為資料受眾更有利於品質分數和成效。

設定 Facebook 廣告受眾的基本邏輯

  1. 預算決定 Pool 大小:預算的多寡決定能觸及的受眾量體。
  2. 粉絲團使用者興趣決定廣告興趣關聯性:透過粉絲團粉絲的興趣,判斷廣告應設定的興趣。
  3. 資料受眾逐漸取代興趣受眾:鼓勵多使用第一方資料(如 Pixel、粉絲團互動)建立自訂受眾或類似受眾。
邏輯一:預算決定 Pool 大小:
  • 廣告投放需要達到一定的聲量(volume),才能引起使用者注意。小預算投放大受眾會過於稀釋,難以被記住。
  • 如何抓預算與受眾比例?可利用 Facebook 的 R&F (觸及率頻率) 廣告活動來預估受眾量體與所需金額。
    • R&F 是預定制購買 (reservation buy),系統會提供詳細的購買建議,如觸及目標受眾的百分比、頻次、能見度及所需費用。
    • 競價廣告活動 (Rotation) 的實際成效通常比 R&F 預估的數字好。因此 R&F 的預估數字可以作為競價廣告的參考基準。
    • 可以在 R&F 設定介面查詢預估數據,但不完成預定合約,就不會產生費用或影響帳戶權益
  • 建議的健康比例:預算至少能達到目標受眾覆蓋率 (reach percentage) 的 40% 以上
  • 建議的廣告頻次 (frequency) 在 1.5 以上最佳
  • 確保受眾量體和頻次達標,約完成受眾設定任務的 50%。
邏輯二:粉絲團使用者興趣決定廣告興趣關聯性:
  • Facebook 廣告有品質分數 (Quality Score)。品質分數好的貼文能以較低成本觸及目標受眾;品質分數低則觸及率差,需要更高 CPM。
  • 品質分數的評估與廣告設定的受眾密切相關,是根據您的廣告在相同受眾中與競爭對手的廣告進行比較。
  • 品質分數的三個評估面向:
    1. 目標受眾對廣告的觀感 (相關性、點擊後體驗)。
    2. 貼文互動率 (按讚、留言、分享)。
    3. 廣告轉換率 (目標達成率排名)。
  • 如何發想有利於品質分數提升的興趣受眾:使用企業管理平台中的「廣告受眾洞察報告」
    • 設定地點、年齡、性別等人口屬性。
    • 設定「已與粉絲專頁產生聯繫的人」,選擇自己的粉絲專頁。
    • 可查看粉絲團粉絲的人口屬性分布,與整個市場對照,確認人口屬性設定是否正確。
    • 查看「粉絲專頁的讚」頁籤,了解粉絲團粉絲還喜歡哪些其他粉絲專頁(包含同業競業)。根據這些資料發想更精準的興趣設定。
    • 若設定興趣時看到 Facebook 提供的粉絲專頁興趣標籤,可以直接設定,因為 Facebook 認為這些受眾與您高度相關。
  • 利用此發想法排除興趣:根據粉絲團粉絲的輪廓,排除不相關的興趣,將受眾量體縮小到合理的範圍。
  • 將 Facebook 建議的受眾與這三個邏輯結合,可以理性且有計畫地設定高品質受眾。
邏輯三:資料受眾逐漸取代興趣受眾:
  • 多使用自己的第一方資料來建立受眾 (如 Pixel 再行銷、粉絲團互動資料)。這些資料的品質通常優於直接指定興趣。
  • 類似受眾 (Lookalike Audiences):根據您的第一方資料受眾,透過 Facebook 演算法找出與其具有相似興趣或行為的新客。
    • 類似受眾的精準度與第一方資料母體的樣本數有關。
    • 類似受眾的範圍通常是 1-10%,數字越小越精準。每個百分比約代表 22 萬受眾基數。
    • 使用自訂受眾或類似受眾的廣告主比例較少,因此使用這些受眾比較容易達到較好的品質分數。
    • 資料受眾 (自訂受眾或類似受眾) 可用於再行銷及開發新客,其表現很難比興趣受眾差。
  • 累積自己的第一方資料非常重要
  • 若 Facebook 廣告已運行一段時間,建議逐步將興趣受眾替換為第一方自訂受眾或類似受眾
  • 了解自己的數據,並根據數據制定行銷計畫是目前的王道。
  • 總結受眾三個邏輯:受眾量體 Pool 很重要、品質分數 (Facebook 如何看待受眾準度) 很重要、趕快使用資料受眾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