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經營社群媒體的常見迷思是盲目追求粉絲數發布無關的娛樂內容,強調正確的思維應從「生意面想解決什麼問題」出發,進而定義經營目的、規劃內容定位評量成效;並強調粉絲數應建立在品牌共鳴與價值的基礎上,品牌必須善用社群的雙向溝通特性,透過互動來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提升好感度,最終累積有價值的忠實粉絲。

  • 常見迷思:老闆想經營社群(如粉絲團)是因為同業都在做,目標是粉絲數比同業多. 或只想到發活動文、可愛動物、網路梗圖吸引讚.
  • 問題所在:對社群媒體的了解是片面的,只從「使用者」角度看,未從「品牌主/生意面」思考.
  • 經營社群的正確思考
    • 問自己:我在生意面想解決什麼問題,才要做社群經營去解決?.
    • 思考目的:為何要做社群?. 目的幫助粉絲團定位,規劃貼文內容.
    • 規劃方向:不同媒體(FB, IG 等)可能有不同目的與策略.
    • 評量成效:有了方向和規劃,才知道用何方式評量經營是否有效,投資是否值得.
  • 粉絲數的迷思
    • 不能把提升粉絲數當唯一或主要指標.
    • 吸引粉絲的內容(梗圖、寵物影片)或廣告,需要思考這些粉絲對品牌的價值與意義.
    • 需要的是對品牌有共鳴、認同品牌的粉絲.
    • 並非不能玩流行梗,重點是先建立自己的社群品牌調性個性,才能玩出屬於自己的風潮,而不是隨波逐流不被看見.
    • 粉絲數可當指標,前提是這些粉絲對品牌有價值.
  • 社群平台的特色
    • 相較傳統單向廣告傳遞訊息,社群平台是雙向溝通的平台.
    • 能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 應思考如何與消費者互動,透過過程提升好感度,進而成為粉絲.
    • 互動範例:品牌新品上市前,詢問消費者喜歡的顏色,了解需求喜好,同時達到宣傳效果,方式比單純公告新品上市有趣.
經營社群前,需清楚定義經營目的(為了解決生意上的什麼問題)、思考目標粉絲的價值,並利用社群的雙向溝通特性,透過互動提升品牌好感度,進而累積有價值的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