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nalytics (GA) 正確設定、價值導入網頁轉換率優化 (CRO) 的數位行銷指南,強調透過正確部署 GATC、設定跨網域追蹤排除清單來確保數據準確性;透過目標價值使用者價值網頁價值等指標將線上業務與金錢連結;並以品牌可信度 (SERP)使用者體驗 (UX)品牌提供價值三大概念為核心,指導如何透過優化 SERP 輿情提升網頁速度簡化轉換流程,以及精準的優惠策略來提高轉換率。

Google Analytics (GA) 正確設定

正確設定網站分析工具 Google Analytics (GA) 是數位資產盤點的基礎。設定不當會導致數據混亂,進而產生錯誤決策,特別是在行銷的主要戰場——網站上,不純的再行銷受眾會影響成效。

GA 初始教學設定

  1. 確認 GA 追蹤碼 (GATC) 部署範圍:

    • GATC 是收集資料的網,必須部署在網站的所有網頁上才能收集資料,其設定範圍決定了監測範圍。

    • 檢查工具: 可以使用 Google Tag AssistantGoogle Analytics Debugger (Chrome 擴充功能) 進行檢查。

    • 便捷方法: 建議利用 Google Tag Manager (GTM) 代碼管理工具,設定一個全頁觸發的 GATC 代碼,確保每個網頁都能收到資料。使用 GTM 也方便未來所有代碼的管理。

  2. 設定跨網域追蹤 (針對多個網站):

    • 如果品牌有多個網站(例如 EC 網站和內容行銷網站)使用同一組 GATC,則必須設定跨網域追蹤

    • 若未設定,使用者在不同網站間穿梭會被誤判為新的造訪,影響報表(例如造訪數可能少於使用者數)。如果只有一個網站則無需此設定。

  3. 設定參照連結網址排除清單:

    • 適用於有電子商務或第三方認證功能(如信用卡支付)的網站。

    • 使用者在完成付款後回到網站,GA 可能會錯誤地將轉換歸因於第三方支付網站。

    • 設定排除清單可以避免錯誤歸因,讓 GA 正確評估各媒體帶來的轉換成效。需在 GA 的資源(Resource)設定中,將購物流程中跳出去的第三方網址加入清單。

額外基礎建設(讓報表更好看/易懂)

  • 設定資料檢視篩選器 (View filters):

    • 排除內部員工流量(依 IP 排除),或根據需求分割資料(手機/桌機、會員/非會員),使資料環境更符合分析需求。
  • 使用 UTM 標記付費流量:

    • GA 自動標記難以區分付費流量來源。使用 UTM 手動標記可以明確區分。

    • 需統一 UTM 標記規範,避免報表雜亂。

  • 在預設管道分組 (Default Channel Grouping) 建立獨立管道:

    • 除了 GA 預設的自然流量管道,針對使用 UTM 標記的付費流量,建議建立獨立管道,方便區分付費與自然流量的成效。

    • 建議管道總數維持在 7 個左右,避免資料過於複雜。

  • 設定內容分組 (Content Grouping):

    • GA 將每個網址視為一頁,內容多時難以分析。內容分組可將網頁歸類,幫助判斷哪些內容表現好或不好,提升優化效率。

    • 建議分組: 依照首頁、行銷產品頁、行銷優惠頁、客戶服務頁、轉換流程頁這五大分類打包頁面並設定規則。

行銷人員應具備用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不會實際操作,也要有與 IT 人員對話的能力。理解這些數據監測點和架構是做好數據行銷的關鍵。


並非所有流量都有相同價值,需要評估流量的品質和它為網站帶來的價值。理解流量價值有助於更聰明地採購流量,確保媒體投資能帶來高於支出的回報,就像經營銀行一樣要開源節流。

導入價值的步驟與指標

  1. 替轉換導入價值:

    • 如果網站有轉換目標(如銷售),應在 GA 中設定轉換價值。

    • 設定方式: 如果轉換價值固定,直接填入數值。如果價值會變動(如保單金額),使用「事件變數」。如果是複雜的電子商務,建議使用 GA 的電子商務功能。

  2. 目標價值 (Goal Value):

    • 設定轉換價值後,GA 會自動計算總轉換收益,即目標價值。
  3. 使用者價值 (User Value):

    • 用於評估每個使用者帶來的價值。GA 本身有 LTV 報告,但沒有直接的「使用者價值」指標用於自訂轉換。

    • 計算方式: 設定一個自訂指標 (Custom Metric),公式為:目標價值 / 使用者

    • 應用: 將使用者價值指標與其他維度(如客層 Demographic、管道來源媒介 Source/Medium)結合分析。可得知哪個年齡層、哪個管道帶來的使用者價值最高。這能幫助評估媒體採購效益,確保花費低於使用者帶來的回報。

  4. 網頁價值 (Page Value):

    • 用於評估每個網頁帶來的價值。導入轉換價值後,GA 會自動計算。

    • 計算方式: 網頁帶來的收益 / 導致轉換的使用者瀏覽該頁的瀏覽量。

    • 應用: 顯示每個網頁瀏覽的價值。建議搭配內容分組 (Content Grouping) 一起看,評估不同頁面群組的價值。有助於判斷應優先優化哪個頁面組合的 UI/UX。網頁價值類似網站頁面的 EPS(每股收益)。

  5. GA 效期價值 (Lifetime Value - LTV):

    • 估計使用者未來會為品牌帶來多少收入的期望值。可藉此觀察使用者價值是否衰退,作為重要警訊。

導入價值的目的與好處

導入價值的目的並非直接增加轉換數,最重要是用於溝通,透過新增指標形成共識並協同合作。金錢指標對各層級人員都具說服力。行銷人員可利用使用者價值或網頁價值等數據向老闆爭取預算或證明成效。

好處:

  1. 與實際業務產生連結。

  2. 在內部溝通上更具說服力。

建立價值將線上業務指標轉化為金錢,是企業數位轉型的重要一步。


在零接觸經濟下,提升網頁轉換率 (CRO - 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是將導流轉化為業績的關鍵。轉換率優化有通用的準則,適用於不同產業。

影響使用者轉換的三大概念

  1. 品牌可信度 (Brand Credibility)

  2. 使用者體驗 (User Experience)

  3. 品牌提供價值 (Brand Provided Value)

1. 品牌可信度 (SERP 優化)

使用者在到達網站之前,已在搜尋結果頁面 (SERP) 開始收集資訊並準備轉換,因此 SERP 的優化非常重要,它代表了你的品牌可信度。

優化範圍不僅限於自家網站排名。需要優化整個品牌在搜尋結果頁面呈現的資訊,包括外站口碑論壇、權威網站等內容。

SERP 優化方法:

  • 優化自家網站排名: 執行關鍵字內容經營策略、網站抬頭/文案/H1H2 標題佈局、使用外連/增加內部連結/反向連結(連結到權威社群網站)。

  • 優化其他對品牌有利的網站內容排名:

    • 選擇排名好、關聯性高的權威網站合作。

    • 經營官網外的自媒體(YouTube 頻道、Google 我的商家 GMP、Facebook),增加品牌能見度。

    • 對各大論壇、口碑、部落格等輿情敏感操作,利用話題風向。

2. 使用者體驗 (站內優化)

使用者主要來網站看內容,不喜歡看廣告。UX 在於提供好的感受。

  • 以文字為主的網頁內容結構化元素:

    • 文字內容: 超過 1000 字以上,直接講案例或教學,避免過多理論。

    • 圖片: 每篇文章至少 5-6 張,解析度最好超過 1024px。

    • 影片: 清晰度至少 720p,長度最好超過 2 分鐘。

    • 行動裝置瀏覽: 使用 RWD 響應式網頁設計,避免過多圖片或不易縮放的網頁。

  • 網頁速度 (Page Speed):

    • 非常重要。速度慢會導致使用者體驗不佳(例如 MySpace 因載入過慢被取代)。

    • 優化方法: 使用圖片壓縮工具(如 iLoveIMG)將圖片壓縮到 500KB 以下。使用外嵌影片(如 YouTube)避免直接上傳 GIF 或 MP4。使用 Google Speed insight 測試網頁速度。

  • 轉換流程:

    • 流程越短,轉換率越高。

    • 最佳做法: 直接在網頁最初畫面使用表單。

    • 次佳做法: 轉換流程不要超過從首頁算起的兩頁。

3. 品牌提供價值 (優惠與服務)

  • 優惠與促銷:

    • 打折、抽獎、贈品等價值訊號對使用者最具吸引力。使用者會評估購買成本。

    • 操作重點: 測試不同的價格、折扣、優惠資訊對不同族群 (Persona) 的吸引程度。做好 Persona 分眾,讓價格操作更精準。進行優惠的 A/B Test 找出能最大化業績的優惠。不要把業績全壓在折價券或贈品上(例如一直依賴政府發放的票券)。

  • 提供其他價值:

    • 好的資訊整理: 在產品頁面連結使用心得、教學、開箱影片、KOL 推薦等,提供「懶人包」和知識價值。這也能增加反向連結/外連連結,提高轉換率。

    • 好的售後聯繫服務: 提供明確的聯繫管道,讓使用者能回饋產品使用經驗。主動告知回饋管道,避免使用者到社群媒體上公開抱怨。

持續優化使用者與品牌的任何接觸點,無論站內站外,活化數位資產,才能超越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