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 100 億對陣 300 億台幣的行動支付大戰中,PayPay 憑藉富爸爸 SoftBank 的資源,透過三年免手續費廣泛使用場景快速搶市,並以兩波贈送 100 億的活動,成功達成擴大知名度養成使用者習慣的目標,藉由超越競爭對手 14 倍以上的社群貼文數量達到極致的「純見度」,迅速累積用戶資產,並以「破、存、機、減」的流量池思維為其長久變現打下基礎。

  • 發生在日本、預算規模為 100 億對陣 300 億台幣的行銷大戰,主角是 PayPay 和 Line Pay
  • 這一切始於 2018 年。
  • PayPay 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將「純見度」(Visibility)做到了極致。
  • 擁有「富爸爸」(SoftBank)的好處是除了資金還有資源。PayPay 一上市就推出三年免手續費來吸引商家,並可在全日本的全家 (FamilyMart) 和 7-Eleven (bkm? 應為 7-Eleven, FamilyMart) 使用,增加使用場景以提高消費者下載和使用的意願。
  • PayPay 針對消費者推出兩次贈送 100 億的活動,都包含回饋金和抽獎,但設計有細膩的不同。
  • 第一次活動的目的是擴大知名度,讓更多人知道 PayPay。
  • 第二次活動的目的是養成使用者習慣,透過像是每次購買 1000 元以下打八折(可用 50 次)並參加抽獎(最高送 1000 元)的活動,讓使用者習慣掏出 PayPay 來使用。一旦習慣並持續使用,使用者就變成了「金主」(忠實使用者)。
  • PayPay 在社群媒體上的表現非常突出。根據研究,其社群貼文數量是 Line Pay 和 Line 加起來的 14 倍以上。甚至高於當時日本網路熱門話題的五倍以上。強烈的存在感讓人很難不注意到。
  • 雖然社群上也有負面評價,例如系統當機或信用卡被盜刷,但 PayPay 很快做出對應措施,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有句說法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但「bad news is good news, no news is bad news」。
  • 根據 MMD 研究所 2019 年 1 月的調查,PayPay 一舉衝到了智慧型手機用戶使用最多的 QR Code 支付服務第二名,僅次於樂天 Pay (老天配),領先 Line Pay (來配)。
  • 對於支付工具而言,用戶和活躍用戶是資產。累積足夠的量,變現的量子(機會)就能做起來。
  • 累積資產的衡量可以藉用技術採用的生命週期理論,只要過了創新者和早期使用者的門檻,後面的累積量就能夠起來。
  • 品牌經營想要變現,要重視「破、存、機、減」這三個過程。
  • 在社群上存出能見度非常重要,有社群的地方就有人潮,有人潮就有錢潮。多且好的內容能提升社群影響力。PayPay 敢花 100 億拓展知名度,並透過活動設計達到遠高於競爭對手的社群聲量,這是其能在 10 天內執行完 100 億活動的推手。
  • 持續經營和活化(存)才能有效累積資產和找出「金主」(減)。已經到手的粉絲、有購買意願的顧客或買過一次的顧客,都必須想辦法讓他們願意留下來
  • 留下來的用戶能累積成「自由資產」、「自由流量池」,才有機會轉變成長期顧客和真正的金主。就像 PayPay 第二次 100 億活動,設計提高使用率來養成用戶習慣,讓用戶離不開,才能做成更大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