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E Ads Platform (LAP) 是一個在台灣高觸及率的 LINE 原生廣告平台,以強大的行為受眾和自訂受眾為特色,但其版位指定彈性較低、分析功能缺乏、且設定不可變更與審核嚴格。
LINE Ads Platform (LAP) 廣告平台,探討其優勢、版位、受眾設定及使用技巧
- LINE 是台灣觸及率最高的數位媒體之一,每月活躍用戶達 2100 萬 (2018 Q4),相當於近九成人每天使用 LINE 服務。
- LINE 的廣告業務過去偏重業務洽談的專案合作 (如貼圖、IP 內容行銷)。程式化購買平台 LAP 於 2018 年才推出。
- LINE Ads Platform (LAP) 專用於投放 LINE 內部的原生廣告版位,呈現方式以圖文為主。
- LAP 原生廣告版位: LINE Today、LINE VOOM (貼文串)、LINE Points、Smart Channel (訊息串上方)。
- 版位指定:LAP 目前無法直接指定單一版位投放。可透過上傳特定尺寸的素材來間接限制廣告顯示的版位 (例如 600x400 圖片只會在 Smart Channel 顯示)。然而,這會限制系統優化彈性。
- 建議:使用通用素材尺寸 (如 1080x1080, 1200x628),並讓系統在版位間自由輪替,以獲得較好的成效。
LAP 資料與受眾:
- 基本指定:地理位置 (縣市、座標半徑)、年齡/性別、行動裝置系統。LAP 年齡分級較細 (5 歲一個級距),最低可設 15 歲,最高 64 歲。
- 受眾類型:第三方受眾、自訂受眾。
- 第三方受眾:興趣、行為。
- 興趣:與其他平台類似,但 LAP 較新,興趣選項較少 (影片中提到只有 13 個興趣選項)。
- 行為受眾:非常直接且強大。基於使用者在 LINE 上的具體行為 (訂閱官方帳號、使用 LINE Pay/Points、LINE Today 閱讀習慣等)。修辭經驗認為其資料獨特性和成效表現比興趣受眾可靠。
- 自訂受眾:目前支援 8 種。邏輯與 Facebook 類似。
- 基於 LINE Tag (網站代碼) 收集的網站訪客受眾。但 LINE Tag 只能用於再行銷和轉換追蹤,無法查看任何數據或進行網站分析。
- 基於 LINE 官方帳號好友受眾。可匯入官方帳號的分眾資料到 LAP 使用。
- 基於 CRM 資料上傳 (顧客名單)。電話號碼辨識度最高,建議只上傳此單一維度資料。
- 影片觀看受眾。
- 類似受眾 (Similar Audiences):可類推 1-15% (比 Facebook 多)。1% 約為 21 萬基數。注意:由於 LAP 興趣選項少,類似受眾的精準度可能較難掌握。建議搭配行為受眾或其他篩選條件來過濾,提升精準度。
- 第三方受眾:興趣、行為。
- 資料受眾 (自訂受眾) 的品質通常優於第三方受眾,這是跨平台通用的法則。
LAP 廣告設定:
- 架構:廣告活動、廣告群組、廣告 (與 Facebook 類似)。
- 廣告活動層級:設定優化目標 (6 種,R&F 需業務開啟) 和活動預算。
- 廣告群組層級:設定走期、指定目標受眾和出價。
- 出價方式:自動出價、手動出價。手動出價可依 KPI (如 CPC) 或 CPM 出價。
- 注意:LAP 一旦設定出價模式,後續無法變更。
- 手動出價有最低出價門檻 (例如,流量目標下,CPC 最低 4 元;CPM 最低 40 元)。自動出價無門檻,可能投到更低的成本,但較不可控。
- 建議初期或資料不足時使用手動 KPI 出價;有數據基礎或使用資料受眾時,可嘗試自動出價以爭取更好成效。
LAP 平台特性與限制:
- 介面與早期 Facebook Power Editor 相似。
- 缺乏洞察/分析功能:無受眾洞察報告,LINE Tag 無法進行網站數據分析。難以進行 Pre-buy (投放前) 的受眾分析和成效預估。使用 LAP 需要信任平台自身的數據收集。
- 許多設定不可變更:一旦設定完成,如出價模式,就無法修改。若設定錯誤,需要砍掉整個廣告活動或廣告群組重建,操作需非常小心。
- 重視品牌形象,審核流程長且嚴格:LAP 的廣告審核標準非常高,對內容尺度 (如衣著較少的人像) 審查嚴格。高風險產業可能無法投放。這會影響素材上線速度,讓優化師難以快速判斷。
- 總體而言:LAP 在台灣因高觸及率,媒體成本通常較低,使用者參與度高,是 Facebook 和 Google 的一個良好替代方案。然而,平台的分析工具不足、設定不可變更、審核嚴格等限制需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