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眾 KOL (Key Opinion Leaders) 具備不容小覷的「吸金」能力,能觸及主流 KOL 難以影響的利基人群(如 VTuber 莎莎、潮流教父藤原浩),品牌與其合作的目的是要「破圈層」、擴大流量池;尋找分眾 KOL 的關鍵在於善用關聯性思考(將產品功能與消費者需求連結)、進行精細的延伸和挖掘,找到內容吻合度高的創作者,一旦找到,強烈建議長期合作將其粉絲轉化為品牌資產。

  • 分眾 KOL (Key Opinion Leaders) 的影響力與「吸金」能力。
  • 分眾 KOL 能觸及主流 KOL 觸及不到或影響不了的人群。
  • 尋找分眾 KOL 較困難,因為他們多半不認識或不熟悉,且分眾類別多樣細緻。
  • 例如:台灣壽司郎與 VTuber「莎莎」聯名活動,迴響更大且更吸金。莎莎的爆紅始於在 X 上發一個「A」字及 YouTube 直播開場的「啊」聲成為迷因廣傳。
  • 例如:藤原浩 (Hiroshi Fujiwara) 是一位跨界多才(設計師、音樂家、作家等),將街頭文化帶入日本的推手。他的 Fragment Design 閃電標誌有極大影響力。
  • 與藤原浩合作聯名商品,只要蓋上他的閃電標誌,都能「大火特火」,吸引潮流圈的人買單,甚至能賣出超高價格(如聯名球鞋可達 10 萬甚至 47 萬台幣)。他的地位如神一般,能將時尚精品帶入潮流圈。許多品牌(LV, Nike, Maserati, 寶可夢, 任天堂, Stanley)都找他聯名,以打入潮流圈。
  • 分眾 KOL 影響力與吸鈔票的能力不容小覷。
  • 品牌在與網紅合作時,除了用主流 KOL 擴大觸及外,不能忽視分眾 KOL。他們是主流 KOL 無法觸及或影響的群體。
  • 與網紅合作(特別是分眾 KOL)很大的目的是要破圈層,找到新的粉絲,讓流量池變大,進而找出更多金主。
  • 如何找到最適合的分眾 KOL:
    1. 善用關聯性思考: 鎖定分眾類別要有技巧。先找與品牌/產品相關的社群議題和風向。找出社群上大家感興趣的話題(如手機的相機功能、拍攝技巧)。回頭看產品在哪方面可以發揮。應思考產品功能與消費者的關聯(如相機強 -> 消費者想拍出好看照片)。應找擅長呈現「結果」或「效果」的 KOL(如拍攝技巧強的),讓消費者覺得用了產品也能拍出絕美照片。
    2. 精細的延伸: 找到分眾類別後,務必做更精細的延伸和挖掘。例如攝影可細分為人物、風景、時尚、運動等,風格和技巧不同,適合的 KOL 也不同。找 KOL 時重點是內容與分眾類別的吻合度,其次才參考數據指標。不要用找大型 KOL 的方式去找。可以找近半年發布目標風格內容的 KOL。
    3. 抱緊處理: 分眾型 KOL 很稀缺。找到後強烈建議緊緊抱住,最好長期合作,將他們的粉絲圈成你的資產。
  • 找尋方法:直接觀察哪些品牌使用了這類 KOL,或尋求專業協助。
  • 與分眾 KOL 合作能幫助品牌破圈層、找到新流量、累積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