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郵件透過偽裝與誘惑來竊取帳號或散播惡意程式,使用者若能保持警覺、辨識可疑徵兆並養成安全習慣,就能大幅降低風險。
1. 核心概念
目標:讓使用者能判斷釣魚郵件與正常郵件。
難度:完全靠人眼分辨很有限,但至少要能:
產生懷疑
掌握基本判斷方向
釣魚郵件目的:
竊取敏感資料(帳號、密碼、信用卡)
感染惡意程式(木馬、後門、勒索軟體)
攻擊方式:
引誘點擊惡意網站/程式的連結
誘使用者開啟惡意附檔
2. 使用者防護第一步
判斷郵件屬於 正常郵件 或 惡意郵件。
惡意手法:
植入惡意程式
假冒網站詐騙
誘導提供敏感資訊
利用附件主動執行惡意程式
3. 判斷與行動準則
3.1 收到陌生郵件
來自 不認識的寄件者 或與業務無關 → 不要開啟
即便內容看似工作相關,也要透過 第二管道確認(不要用郵件內資訊)。
3.2 不輕易點擊連結 / 開啟附檔
感覺郵件內容可疑 → 不點連結、不開附檔
每次操作前先想清楚後果:
可能導向惡意網站
可能是假冒網站
可能執行惡意程式
4. 郵件可疑徵兆
涉及金錢、交易、密碼
文字編碼錯誤或亂碼
郵件主旨語法怪異
- 常用中文卻收到全英文信
與熱門時事/資訊分享有關
- 利用民生話題誘點開
聲稱好康優惠
- 升級、優惠、服務通知等
假系統通知
- 假冒 Facebook、Apple、Google、Dropbox、LinkedIn、Microsoft
5. 連結檢查技巧
滑鼠移至連結上(不點擊) → 在瀏覽器左下角查看真實網址。
若網址與內容不符 → 不要點。
可使用:
官方網站查詢
VirusTotal 等線上掃描服務
6. 手機郵件注意事項
手機不易檢視真實連結 → 建議用桌機收發郵件
附檔副檔名需警惕:
.exe
、.js
、.jar
、.bat
、.cpl
、.scr
、.com
、.pif
、.vbs
RAR、ZIP 壓縮檔中可能藏惡意檔
務必顯示副檔名:
- 避免
01.jpg.exe
偽裝成圖片
- 避免
7. 文件類附件風險
常見附件類型:
Word(
.doc
,.docx
)Excel(
.xls
,.xlsx
,.xlsm
)PDF
高風險情境:
文件開啟時出現「啟用巨集」提示 → 不要啟用
發現副檔名為
.xlsm
、.docm
→ 高度可疑
處理方式:
停止操作
通知 IT 部門
8. 最安全的習慣
不隨意點擊
不開可疑附件
遇到疑慮 → 第二管道確認
保留高警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