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行銷 (Remarketing) 是透過 Cookie 收集網站、社群平台、App 行為及 CRM 資料,讓使用者重複接觸廣告以提升成效,並可藉由設定代碼期限和進階維度細分受眾,來滿足更精準的行銷需求。
再行銷 (Remarketing / Retargeting) 的基本概念。
再行銷定義:讓使用者重複接觸到廣告,不停地針對他再次行銷。
再行銷常運用代碼、名單、CRM資料等技術,因此被認為較精準、成效較好。
主要的四種再行銷技術:
- 透過代碼收集網站上的使用者資料。
- 透過串聯社群平台得到社群平台上的使用者行為。
- 透過串接應用程式平台/SDK了解App安裝及購買狀況。
- 透過CRM資料整合直接比對符合條件的使用者。
並非所有媒體平台或DSP都支援這四種技術。不同DSP/平台得到的再行銷資料整合很困難,通常需透過DMP (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整合。
再行銷的基礎是利用瀏覽器記錄使用者行為,也就是Cookie。
網站再行銷例子:在網站埋媒體提供的再行銷代碼。使用者造訪網站後會跟網站交換Cookie,被圈進再行銷名單,成為「再行銷的帶原者」。
解除「帶原者」狀態的方式:
- 使用者清除Cookie/暫存記錄。
- 再行銷效期結束。
瀏覽器Cookie期限通常約兩年。DSP提供的媒體代碼預設期限常是30天。可根據行銷需求/活動長度自訂再行銷代碼保存期限以發揮最大效益。
進階再行銷:
- 可細分更細的維度,區分看過特定網頁或做過某動作的使用者成一包受眾。
- 可追蹤並定義放棄購物的使用者成符合行銷需求的受眾。
- 與粉絲團/社群平台串接的再行銷,可設計針對發送訊息、點讚、分享過的使用者納入名單。
- 這些進階方式更能滿足聰明廣告主的需求。
在程序化購買中,可用來指定通常也可用來排除。
運用這些技術及投放邏輯建立再行銷名單和Data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