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Shorts、IG Reels 等平台競爭的短影音大戰中,品牌應把握目前的流量紅利,並認知到短影音不能只是將長影音剪短,合作時應一次只設定一個任務,並根據任務選擇玩音樂、情境或人物等表現形式,成功的關鍵在於尊重創作者、確保內容具備故事性或娛樂性,並避免將帶有平台浮水印的影片直接跨平台發布。

  • 短影音大戰:

    • 短影音大戰已開打,包括 TikTok, YouTube Shorts, IG Reels, LINE VOOM.
    • 社群平台正積極投入和推廣短影音 (如 YouTube 1 億美金 Shorts 創作者計劃,LINE VOOM 幾十萬新台幣創作基金). 這刺激更多創作者加入短影音行列.
    • 目前短影音有「流量紅利」:平台演算法會偏愛短影音. 經營短影音可明顯增加頻道流量和觸及. 例如,只有 100 多追蹤數的 Reels 影片觀看數可達數萬.
    • 流量紅利對創作者和**客戶爸爸 (品牌)**都有利. 利用短影音操作宣傳有機會大幅提升內容曝光和成效.
  • 短影音與長影音的區別:

    • 短影音與長影音不同,不能只是將長影音剪短.
  • 短影音的內容類型/玩法:

    • 歸納為四種主要玩法:
      • 玩音樂 / 玩二創
      • 玩情境 (情境劇)
      • 玩人物 (人物角色)
      • (影片中提到知識分享作為內容型態,但未列入這四種「玩法」中).
  • 品牌業配合作短影音的思考點:

    • 釐清短影音合作的「任務」:短影音時間短 (15-90 秒),訊息有限,一次只訂一個任務. 例如,若目標是加深消費者對商品的印象,訊息簡單,可使用迷因梗圖或音樂方式呈現.
    • 品牌/商品適合的「表現形式」:根據任務選擇適合的玩法 (音樂/二創、情境、人物). 若擔心梗圖失焦,音樂可能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 短影音業配合作的成功必殺技 (重點):

    • 尊重創作者的創作內容:事前溝通清楚,避免事後要求大幅修改.
    • 影像內容具備故事性、娛樂性或知識性:更容易被觀眾接受和吸收,降低商業廣告感.
    • 以影像呈現為主:影片秒數短,文字比例不宜過多,以免觀眾來不及看.
    • 注意影片上傳品質不同平台內容要有區別,避免直接將帶有平台浮水印 (如 TikTok logo) 的影片上傳到其他平台 (如 IG Reels),觀感不好.
  • 創作者推薦:鬧著玩娛樂

    • YouTube 頻道,由前「食尚玩家」成員創立.
    • 主持群包含翔、浩、顏社長,以及 4 位新成員.
    • 內容風格:旅遊、美食、探索景點,保有食尚玩家特色並加入新話題.
    • 觀眾:對旅遊、美食、秘境有興趣.
    • 可做團購.
    • 訂閱數近 30 萬.
    • 適合合作客戶:各種「吃喝玩樂」相關商品. 例如:汽車、食品、賣場、酒、藥品、App 等,可塑性非常高 (白搭).
    • 特色:創作者配合度高,有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