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廣告優化師如何從壓低媒體成本切入,透過估算市場、排除不必要受眾、選擇互動計費、精準出價、增加素材數量與受眾細分測試等六大實務技巧,有效降低 CPC/CPM 並提升廣告評級。
影片聚焦於數位行銷細節,包含提升數位績效、優化數位成本、轉換最佳實務等子主題。
剛接手專案的優化師通常會先優化媒體成本 (CPC, CPM, CPE, CPV),而非轉換成本 (CPA, ROAS)。
數位廣告平台主要透過廣告主競價決定廣告露出順序和價格。高投資報酬率產業 (如語言學習、金融) 競爭激烈,出價難以優化。有價值的 TA 是商品,競價推高價格。
壓低廣告成本的技巧:
- 估算市場範圍 (Estimate Market Scope):避免不必要投資與曝光。廣告投資有邊際效益,小量體TA高投資會推高成本。
- 搜尋廣告:研究關鍵字搜尋量 (Keyword Planner 工具可參考,但估量不準確,價格估算較準)。小型網站可參考自然搜尋流量估算付費關鍵字點擊量。
- 主動展示廣告 (Banner, FB貼文, YT影片):釐清目標 TA、TA 重疊情況、版位環境。Google 興趣類別難以預估。可估算觸及比例 (如 40%),再計算預算。FB/LINE LAP 平台可直接顯示潛在觸及人數。
- 排除 TA / 不必要的露出設定:比指定 TA 更有效率。排除不希望廣告出現的網站。排除已接觸過品牌或網站的用戶 (再行銷排除)。可省下大量廣告成本。
- 使用互動後計費的投放方式 (CPC, CPE, CPV):獲得點擊或互動才計費。降低承擔無效曝光風險。Google Ads 多採用此機制。廣告系統為廣告主承擔部分風險。DV360 多用 CPM。Facebook 多用 CPM,但流量目標活動可選 CPC。CPC 有時可獲得更便宜點擊。
- 點閱率 (CTR) 很重要:CTR 太差會浪費平台資源 (無效曝光)。CTR 低會降低廣告評級 (Ad Rank)。評級變差,即使出價高也難維持購買量或曝光量。需提升 CTR。Google Ads 有相對點閱率指標。
- 出價出在市場行情上 (Bid at Market Price):競價是來往過程,一開始出高價會吃虧。廣告出價不像股市有最佳 5 檔。
- Facebook:自動出價會從最低成本受眾開始投資,神經不用太緊繃。
- Google Ads 搜尋:參考關鍵字規劃工具的價格。
- 聯播網展示廣告:估算 CPC 出價 = 預估 CPM / (預估 CTR * 1000)。提供計算範例。
- 調整出價:每日觀察。若日預算花完:看實際 CPC,將出價調高約 10% 測試真實 CPC。若日預算未花完:市場預估錯誤或出價太低,需提高出價。未花完預算前不要想優化。出價調整應每日緩慢進行。
- 提升素材數量 (Increase Ad Creative Quantity):多數廣告系統最小交易單位在廣告群組 (Ad Group) 層級。廣告群組由素材乘以指定方式組成。素材、指定目標、出價決定廣告露出順序和位置 (廣告評級 Ad Rank)。Ad Rank 非常重要,影響露出機會和成本。
- 快速提升評級的方法:增加新素材輪替。素材數量多,系統學習效率高,能為不同受眾安排合適廣告。素材越多,廣告績效越好。評級提升後,CPE/CPC 會下降。
- 提升點閱率互動率 (Increase CTR / Interaction Rate):不浪費系統曝光和觸及。提升 CTR 可提升品質分數。
- 提升 CTR 技巧:劃分受眾。如果某個受眾群組表現不好,可暫停並依據年齡、性別、興趣等拆分成多個子群組。分別測試,表現好的群組因評級累積快,投放更有效率。此為拆分測試,學術稱蒙蒂卡羅演算法。
- 嘗試現行市場的最低價格 (Test Lowest Market Price):出價應略高於實際成本。目標是縮小出價與實際 CPC 的差距。
- 簡單粗暴壓 CPC 法 (手動出價):每天花完日預算就調降 10% CPC。重複直到預算花不完。再稍微調高讓預算花完。可找到最精實的 CPC (真實市場行情)。